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十二生肖》它是谁?
作者: 谢纯铮 | 发布时间: 2008/5/6 0:00:00 | 1088次浏览

《十二生肖》它是谁?

——两堂音乐欣赏课的解析与思考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谢纯铮

一、引言:

音乐课程改革的几年来,学习新理念和树立新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现在是如何在平时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课堂上的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联想,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二、课堂案例描述:

上二(2)班音乐第一单元《十二生肖》, 我设计用几分钟让孩子们欣赏圣桑斯的音乐小品《母鸡和公鸡》,这首管弦乐先后用钢琴和小提琴形象生动地模仿出母鸡咯咯叫声和公鸡打鸣的声音,62秒的音乐非常形象生动。我预计孩子们能听辨出母鸡、公鸡的叫声并想象出它们的神态,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我就让孩子们根据所听音乐猜猜看,说出作曲家想描写十二生肖中的哪种动物?孩子们很注意地听着,一听完就有小手举起来。但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孩子说是老鼠,“为什么呢?”我追问。“因为我听出有偷偷摸摸的感觉。”“ 对!”。“ 我也是。”“ 我也听出来了。”一些孩子附和着。还有孩子回答:“我感觉是猫,好像是猫在捉老鼠。”怎么孩子们联想不到母鸡生蛋的咯咯叫?我暗自奇怪。所以再听第二遍的时候我随着音乐模仿母鸡下蛋的动作,以暗示孩子进行联想,听完后有不少孩子仍然说是老鼠,不过情节更丰富些,只有少数孩子说是母鸡下蛋。随后我请孩子们随着音乐,模仿表演母鸡下蛋的情景和声音:

咯咯 咯咯 咯咯 咯咯 咯咯 咯咯 咯咯 咯咯 表演之后结合课件简单介绍了法国作曲家圣桑斯和他的《动物狂欢节》。几分钟的欣赏和表演使孩子们很愉快,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课后我总感觉有些不足,过早的诱导似乎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因为音乐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与作曲家的初衷不一样,老师的想法不一样,这很正常。这节课我为什么那样着急地暗示孩子联想到母鸡生蛋,为什么没留更多时间让孩子们把自己感觉到的说出来呢?很显然孩子们听音乐很认真,有很多孩子都举了手却没有发言表达的机会。在后面的另一个平行班上这课时,我一定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来表达!

到了二(4)班上课,我一开始就简单介绍了圣桑斯和他的《动物狂欢节》创作背景,然后说 “小朋友们仔细听这首乐曲,猜一猜,根据乐曲你想象到什么动物?”孩子们听了《公鸡和母鸡》乐曲后,二(4)班和二(2)班居然出奇地一致,不少小朋友也想到老鼠,也有个别想到“猫”、“狐狸”等,问他们理由的时候,小朋友对中间那段音乐感觉深刻,“好像小老鼠偷偷地走来”持一致的态度。“嗯,这段音乐和老鼠偷偷走来的动作确实比较吻合”我在肯定小朋友们听得认真、仔细的同时又说“除了表现老鼠,你还联想到什么动物?从动作、叫声、形态上去想象,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动物随着音乐小幅度地表演出来”。孩子们开始听第二遍,听完第二遍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多了,有说是表现小白兔快速跳的;有说是表现老鼠的;也有的说是表现猫和其他别的动物的,只有一两个孩子说到是表现母鸡和公鸡。我请谷玥同学说说理由,她说:“我在音乐中听到鸡妈妈下蛋的叫声”“母鸡下蛋怎样叫?”我进一步引导。“咯咯 咯咯 嗒”“小朋友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不同意,我觉得是森林里好多小动物在高兴地跳舞。”“我也不同意,我觉得是两只小狗在追追打打的。”……“嗯,小朋友们的想法很多,没有谁对谁错的统一答案,听音乐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较大的差别,只要是在用心体验,真正地在感受音乐就非常好。”我接着说“我们再听一遍感受一下,看看谁的想法和音乐更吻合,谷玥的想法我们大家能不能接受。”孩子们听第三遍音乐,还没听完,好多孩子积极地举手发言:“我同意谷玥的想法,我也觉得是母鸡在下蛋”。“我感觉是鸡妈妈生完蛋在夸自己,想让别人知道”。“我好像听到鸡妈妈和鸡爸爸在吵架,小鸡宝宝一会儿跑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孩子们之间还发生争论:“不是不是,是鸡妈妈生完蛋在喊鸡爸爸过来,一只老鼠趁他们不注意悄悄地跑来偷蛋,被鸡爸爸发现了,一下捉住了老鼠,那最后的很重的音乐就是鸡爸爸把老鼠的眼睛啄瞎了”……好精彩的想象!我及时鼓励孩子们:“老师太惊叹小朋友们丰富的想象力了,我很想和大家一起把想象到的随着音乐表演出来。”于是,我邀请刚才回答情节生动、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孩子轮流上来当“导演”,由他分配角色,指定同学担任“演员”,把音乐情境按照孩子们的想象用动作表演出来。我的任务是当“交通警察”,维持秩序,及时为场下的“观众”亮“红灯” 和“ 绿灯”。每次表演完,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评价、提建议。有的“组合”在我们提完建议之后还要再表演一次,确实好了许多。我同时还当了“临时记者”,用手机拍下孩子们的表演……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眼看要下课了,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课间还能看到4班小朋友表演排练的身影。

三、小结与反思

反思一:圣桑斯的音乐小品《母鸡与公鸡》中母鸡下蛋“咯咯 咯咯 咯咯 嗒”声再明显不过,但两个平行班学生在听第一遍乐曲时很多孩子的第一联想却是老鼠,为什么?因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和一个人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如今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数没有听过母鸡下蛋后的叫声,他们主要受动画片的影响对老鼠有了更多的想象和了解。所以他们联想到老鼠并不奇怪,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感受,值得肯定和鼓励。

反思二:音乐课堂尊重学生想象,提供自由表现的空间,更能体现出人文性、生命化。事实上,由于成长环境的开放和信息渠道的多向,今天的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知识的了解可能比成年人更为便捷和广泛。他们没有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常常表达出不同于成人的看法。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理解没有任何框框,凭着心灵的敏感以及接受能力的优势,更显出一种学习的活力。清华附中一位学生认为:在音乐里,你只需要你自己的感受,它往往不可名状,指引你和某种生活印象去撞击,要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自由”,不受外界干扰的自由。如果每个人对音乐的解读都是遵照前辈多年所流传下来的说法,那么音乐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魅力了。

反思三:音乐艺术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最强的艺术之一。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倡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常常会闪动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一些心灵和智慧的火花需要在课堂中生成,鼓励孩子们在课外中发展,尽所能提供条件,让我们的孩子感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不同体验。

参考文献

金亚文 《基础音乐教育新理念(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