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设计有效的操作让课堂活起来
作者: 窦林 | 发布时间: 2009/3/30 18:25:00 | 911次浏览
设计有效的操作让课堂活起来
—《生命化课堂》探究之《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潘家玲
有效的课堂操作,可以使教师的讲解少,学生的活动多,课堂气氛活跃。
《认识三角形》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在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教材中安排了四根小棒,分别长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比较这3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在备课时,我就很疑惑,学生能发现这个规律吗?选3根小棒摆三角形,有好几种摆法,学生操作上也不够准确,从摆的结果来看没有一点共同点和规律,学生很难发现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最后只有教师把这个规律揭示出来,前面的操作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怎样才能突出三角形的特性呢?我觉得可以在操作上设计一些环节,是不是可以有针对性一些。可将问题分解,形成有若干台阶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在数据上我想可以适当的调整。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分别剪1厘米至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设计了2个操作。
操作一:教师先确定两根小棒,4厘米和5厘米,接着让学生其余小棒一根一根的试,看看哪些能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在学生操作好以后,我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及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我要求学生根据操作把结果分2类整理出来。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类是2345678,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类是1910……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把原有的2条边和能围成三角形的这条边比一比,有什么发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比较,很自然的发现哪两边的和都大于第3条边。
操作二:选3根小棒围三角形
在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以后,我接着出示了书上的例题,让学生任选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很快就选择了1056、和6452组,围成三角形,然后再让学生讨论1045、和456这两组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进一步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探索,怎样判断三条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每条边想加,和第3条边比较,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发现之后,问: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只要把最短的2条边相加,和与第三条边比较就可以了。
这是书上原有的例题,我把它作为一个巩固练习让学生去操作。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从而挖掘更多的知识点。
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者不要一味的就课本上课,可以根据班级的设计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确实有效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