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语文,不仅要“抠”课文,也要 “开”资源
作者: 陈瑞芳 | 发布时间: 2008/6/2 0:00:00 | 1068次浏览

语文,不仅要“抠”课文,也要 “开”资源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陈瑞芳

以前我总是认为,阅读教学只要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有所体验,语文课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了。

《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使我明白,如果语文教学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学生学习语文这个层面上,起点是低的。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广开各种有利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让学生的朗读感悟真正融进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享受语文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但是,学生年龄小,根本没有接触到当时的情景,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在课外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创设情景,拓展课外,为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了铺垫。

1、营造氛围,创设情景

在课的开头我播放了一首激昂的歌曲《为了谁》,激情震撼的音乐激起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音乐人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歌?这是一场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斗?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随即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没有硝烟、没有炮火的战斗。在文中寻找英雄的名字和身影,走进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并随即板书:你是谁?为了谁?全文的学习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主线清晰,主题突出,学生在强烈的好奇、求知中进入下文学习。

接着用充满深情的语言(第一自然段)导入课文,同时播放一段洪水肆虐、反映98年洪水给人民生命、生活、财产带来的巨大影响的画面。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了解当时的危急情况,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道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继而学习下文。学生很快地就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个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了情感铺垫。

2、 课外拓展,激发情感

学习第二部分的时候,我对文章进行了组合,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通过品味,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情实感。为激发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崇敬之情,我品读课内,补充课外。

文中介绍了四连连长黄晓文轻伤不下火线的典型事迹,在抗洪救灾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的感人事迹?介绍你了解到的英雄事迹。学生们在课前充分预习中,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争先恐后讲述了脑瘤晚期嵇琪,在九江抗洪大堤上10次晕倒,每次从昏迷中醒来,又扛起沙包投入抢险战斗;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效国家,累死在荆江大堤上等等。在抗洪前线,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英雄的名字不仅留在了黑板上,也永存人间。在“为了谁?”下面,我写上了“黄晓文、嵇琪、李向群……”英雄的形象通过补充,不断高大。学生的情感在补充中不断提高和激发。课内外事例的补充丰满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同样,在学习“战士们抢救洪水中的灾民”时,文中讲述了营救周运兰、营救小江珊的情景。你还知道哪些子弟兵奋不顾身援救群众事迹?学生讲述了人民子弟兵把救生衣让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用摇船运送老百姓,自己行走在洪水中等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由军徽闪烁”的真正内涵,对人民子弟兵的崇敬油然而生,人民子弟兵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3、激情的语言,推动情感

教师语言的熏染力对情境的营造、学生情感的激发起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这是一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极具感染力的文章。如何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我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课文最后一节的学习,我设计一段导语:是的,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深深的爱着祖国和人民。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战士们用铮铮铁骨、血肉之躯打胜了这场——大江保卫战,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永久的丰碑。作为这场大决战的见证者,大江,永远铭记着——(引读)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引读)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在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中,学生激情的朗读学习课文最后一节,是情感达到高潮。

最后,在《为了谁》的视频音乐中,结束全文学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