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第七届课堂文化节方案
作者: 韩发忠 | 发布时间: 2013/10/14 10:59:00 | 1450次浏览

20132014学年度

第一学期教研中心工作计划

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中心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学校工作要点为准绳,以第七届“课堂文化节”为抓手,着眼于“前置性学习单”的完善和课堂的变革。探索出生命化课堂的基本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重点工作

1. 以第七届“课堂文化节”为抓手,完善“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和实施,基本确定语文课堂的基本流程。

上学期学期末,我们对各年级的“前置性学习单“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前置性学习单”在有些年级、学科成了作业单,只是简单的问题堆砌,缺乏必要的“导”;教师对于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把握不准,制定的学习内容是零散的,碎片似的,缺乏内在的联系,没有年段特征;部分教师因为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使用“前置性学习单”的热情不高,没有真正实施“以学定教”。 这学期,我们将以第七届“课堂文化节”为抓手,完善“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和实施,基本确定课堂的基本流程。

第七届“课堂文化节”方案

第一阶段(学习)

(八月下旬——十月中旬)

1)召开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再一次明确本学期备课、研课要求,制定本学期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2)分学科,分年段学习《新课程标准》,围绕新课标要求,研讨、确定不同学科,不同年段,不同课型,不同课时的前置性学习基本要求、环节。

3)针对教管中心备课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案例式培训。

第二阶段(实践)

(十月中旬——十二月上旬)

1)“前置性学习单”设计大赛:执教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师,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要有设计意图和依据。

2)实践课:每月围绕某一主题,两个年级组各推出一堂实践课,本学科教师观摩后于周三下午进行主题式研讨。

第三阶段(阶段性成果总结)

(十二月中旬——一月中旬)

1)引领课:在实践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适性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通过引领课,让全校教师逐渐明晰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特征。

2)成果集汇编(优秀前置性学习单汇编和优秀课例汇编)

3)总结反馈

表彰优秀备课组;

表彰“前置性学习单”设计大赛获奖教师。

2.优化备课环节,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上学期,我们规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教师逐渐形成了集体备课的习惯。但因为对备课的环节和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了各年级组、学科组的备课效果大相径庭。这学期,我们将优化集体研课记录本的设计,细化研课要求,对备课组长进行集中辅导和个别指导,并请本校做得好的备课组做经验交流,帮助各组尽快掌握方法,开展有效集体备课活动。

3.着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建设,开发不同学科的校本课程。

这学期,我们将组织专任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研读,特别是校本化的研读,着力于构建更具体、更适切的学校自己的课程目标系统。比如,语文国家课程标准是分学段呈现,我们可以从它的学段目标,具体到学年目标,乃至每学期的三维目标进行深化,理清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品格点,定位准学科方法训练点、人文素养着眼点,依据现行教学班学生特点,开发出校本化的语文精品课程。

三、每月工作安排

8月份:

1. 对教师进行案例式培训,明确备课的格式和要求。

2.召开各备课组长会议,明确工作职责并布置学期教研工作。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准备十二五课题中期评估验收工作。

9月份:

1.召开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再一次明确本学期备课、研课要求,制定本学期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2.分学科,分年段学习《新课程标准》,围绕新课标要求,研讨、确定不同学科,不同年段,不同课型,不同课时的前置性学习基本要求、环节。

3.针对教管中心备课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案例式培训。

10月份:

1.两个年级组围绕规定主题各推出一堂实践课,本学科教师听课后进行主题研讨。

2.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加强各个年级组实践的反馈和交流。

3.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区教研室主办的“优质课选拔大赛”。

11月份:

1. 举行“前置性学习单”设计大赛。

2. 两个年级组围绕规定主题各推出一堂实践课,本学科教师听课后进行主题研讨。

3.组织教师撰写以学校十二五课题为主题的论文,汇编成册。

12月份:

1. 推出具有普适性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引领课,本学科教师听课后进行主题研讨。

2. 备课组长收集整理本年级的“前置性学习”设计。

1月份:

1. 分年级整理“前置性学习设计”,并汇编成册。

2. 召开备课组长会议,总结一学期工作。

3. 学期结束相关研究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