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 培育空间观念
作者: 赵新宜 | 发布时间: 2024/12/20 15:38:13 | 127次浏览
2024 年12月19日上午,我校举办了“优化教学策略 培育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江宁区教研员周善伟老师及其工作室成员、雨花实小靳颖副校长以及雨花实小的数学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交流研讨,探索出更高效的教学策略,助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一节课刘禹暄老师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同时,也尝试借助生活实际帮助孩子理解平均分与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亲自动手感悟,从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的逐步抽象,帮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深刻感知: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那一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让课堂变得艺术,让数学变得有趣,让更多学生沉浸到生活化的数学中来。 第二节课赵新宜老师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赵老师的课由“点-线-面-体”引入,她组织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这节课环节设计精巧:“给数据加单位"——想一想可能是什么物体,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积变形”——在学生画一画、写一写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只要是直柱体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公式求体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之后立体图形的学习做铺垫。 第三节课卢睿瑄老师执教《认识三角形》,这节课从边、顶点、角出发,以旧知促新知探究了三角形。通过动画唤醒三角形特征的旧知。在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实际体会到三角形三条边的位置关系,知道了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要首尾相接。在画三角形的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三个顶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比一比,在对比辨析中发现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决定了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接着高的教学从三角形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高矮的变化,从而引入高的概念。画一画、找一找三角形的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开拓了学生的认知。 第四节课孙婕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带来了《“以盈补虚”算面积》,孙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索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将古代数学智慧与现代教学巧妙结合,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创新思维。整节课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数学知识,更让他们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 接下来由周善伟老师和靳颖副校长做了专题讲座。周老师的讲座题为《定位数学核心:整合教学下空间与数量概念的协同构建》,他在讲座中深入探讨了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如何将空间与数量概念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为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动数学教育在整合教学方向上迈出新步伐,助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数学素养。 靳老师的讲座题为《遵循认知规律,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她围绕数学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有效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空间观念展开深入探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几何直观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 最后,靳颖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与点评。靳老师高度赞赏了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投入与深入思考,指出优化教学策略对于培育学生空间观念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强调教学策略应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直观教具、多媒体演示等,将抽象的空间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靳老师还对展示的教学案例逐一进行了细致剖析,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对后续如何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推进基于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与可行性方案,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